详细内容
上海鸿贝胶体蓄电池
说到密封,这两种电池的结构还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密封.准确的说,是单向密闭.即可以向周围的环境排出气体(排出液体是不允许的,那是漏液),外部的气体和液体均不能进入电池内部.
只有一些特种场合应用的蓄电池,比如潜艇用蓄电池,才是真正的密封阳光蓄电池.那是因为潜艇用蓄电池不允许有氢气泄露,因此有专门的消氢装置和温度控制系统.(为什么不能有氢气泄露?参考一下俄罗斯海军潜艇部队几年前的那次事故)
贫液式密封蓄电池(AGM)从1983年后开始引入中国,从设备到配方,不一而足.大电池基本是学美国的,小电池基本是学**的.
到1990年前后开始进行批量生产,在国内已经被做"滥"了.在这近20年内,业内也先后克服了很多问题,
首先第一个是对"贫电液"的认识问题,记得当时的国营大厂和一些现在已经上市的私营工厂,都经过一段痛苦的认识过程,伴随的当然就是严重的用户投诉漏液问题.
其次一个是密封胶的问题.早期的密封胶,名气大的要数四川的E-51,用来封电池后的最大问题是电池怕摔,摔了的结果是槽盖分家.
对南方企业来说,应该说东莞好利是有很大贡献的.但是前期也还出现一个柱头腐蚀的问题让人头痛,当然后来给解决了.